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3-25
多年來,他在實踐中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經他眼睛一掃色彩精確度達到99%;他在一線生產中練就一雙巧手,經他手的印刷產品、機器故障排除、技術革新傳承,至少為企業帶來了千萬元的效益……
他就是江蘇鳳凰揚州鑫華印刷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莫國新,從當初一名普通的工人到省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他在印刷一線已“奮戰”27年。
煉成工匠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苦練27年
“這個黃色多了,藍色需要再加5%。”在江蘇鳳凰揚州鑫華印刷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記者采訪時,莫國新正在針對產品的色差指導機長糾正。莫國新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夠在6分鐘內分析出某種色彩的紅黃藍顏色比例,精確度達到99%。憑著過硬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在2008年全國首屆印刷技能大賽中,莫國新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從普通工人走向工匠,這一路,莫國新付出了27年的心血。
1989年,只有初中文化的莫國新從高郵農村來到揚州印刷廠當工人,那個時候不懂技術,就整天和機器“粘”在一起琢磨,不懂就問師父。
莫國新有個“職業病”,喜歡“看顏色”。從大自然的顏色到各種電影海報、書籍、產品包裝的顏色,然后揣摩,也正因為這樣,他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
1994年春,莫國新迎來了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學習機遇,參加了上海印刷學校“第十四期全國多色機機長培訓班”。初到上海,莫國新顧不得游玩,為盡快消化吸收新的知識,整天泡在學校圖書館,“那個時候的感覺是越學越明白,越學越有味,大有茅塞頓開、撥云見日的感覺。”
技術高超 他是客戶青睞的“最放心機長”
1996年底,公司投入1100萬元從德國引進了最先進的海德堡四色膠印機,莫國新和另一名同事同時被任命為機長。新機器調試期間,莫國新在廠里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其實,我這是和機器‘談戀愛’呢。”莫國新打趣地說,新機器就像人一樣,需要磨合。觀察、記錄,遇有不懂的問題立即向工程師咨詢,把機器的結構、性能、操作要領、操作規程等了解清楚。
經過半個多月緊張的安裝調試,機器很快就正式投產。鑫華印刷也憑借高品質產品在全省印刷行業中打響了品牌。客戶慕名而來,江蘇省美術出版社特別信任莫國新的技術,把原先在深圳印刷的業務轉過來,還有許多廣告公司指定莫國新的機臺承印各種高檔產品。
“我操作的設備是世界一流的,理所當然生產一流的產品企業手冊印刷,為公司創造一流的效益。”這是莫國新常說的一句話。
由于他技術高超,熱心服務,被客戶譽為“最放心的機長”。
不吝傳承“寶貴經驗” 成印刷行業實戰手冊
2010年以來,莫國新先后被提拔為車間主任、彩包印制部副經理。雖然坐進了辦公室,但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仍是換上工作服下車間。排除故障也是莫國新的日常工作之一。在排除故障的過程中,莫國新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經驗。
一卷不起眼的透明膠帶在莫國新看來卻是非常實用的“寶貝”。“它在印刷上還有一些特殊功能,比如修補橡皮布軋痕、粘貼印版拖梢裂口等等,既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又讓企業降低成本。”2002年以來,莫國新在國家級行業刊物《印刷技術》上相繼發表20多篇技術文章,《透明膠帶的妙用》還獲第八屆全國印刷技術征文大賽二等獎。
工作27年來企業手冊印刷,莫國新一直保留寫日記的習慣。“每次遇到機器故障,用什么方案怎么解決,我都會一一記錄。”如今,莫國新的這些“寶貴經驗”已經整理成《膠印領機實戰手冊》出版,只要廠里進來新員工,他都會免費送一本,而且這本書已成為印刷行業職業培訓教材。
“作為一個老的國有企業,需要像莫國新這樣的工匠。”公司分管副總湯小平說,工人與工匠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工人要成為工匠要付出很多心血,尤其是國有企業在轉型升級時,需要越來越多這樣的工匠。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