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4-03
廣印展今日開幕
無需制版,一張起印;色彩穩定,速度更快;成本低,生產周期更短,如今的印刷技術早已經突破傳統傳統膠印機的各種程序束縛,云計算、大數據讓印刷使印刷工序透明化、自動化。9日,第四屆中國(廣東)國際印刷技術展覽會(PRINT CHINA 2019)(簡稱“廣印展”)在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開啟。來自28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家廠商集中展示了國際印刷業最重大的技術創新、最前沿的發展動向。
“智能印工廠”成為了市場主角
智能云成行業重要方向
傳統印刷行業用戶最大的痛點是:花了很多錢,但沒有享受應有的產品和服務。如果選擇去線下傳統文印店或傳統電商網站,又往往會遇到一大堆專業術語,紙張、工藝、大小、規格,零零碎碎的各種參數,無從選擇,或者選擇花費的時間非常長,隨著個性化印刷、按需印刷需求上升,在本屆展會上,這一局面似乎被扭轉,“智能印工廠”成為了市場主角,國內外行業巨頭悉數亮相,精彩演繹了“最智能”的個性化印刷術,成為本屆展會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
如早來自日本的小森公司,本次在展會上選擇了最為醒目的位置,從傳統的膠印機生產廠商進入數字印刷設備領域,轉型為PESP印刷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據該公司現在展示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的KP-Connect Basic服務系統,在在云平臺服務系統下實現印刷工序的可視化管理,從而提高生產率。同時,還可以呈現印刷機自身優化的數據及對印刷工藝的更新升級等。
技術上的科技創新是印刷行業發展的一大引擎,材料上的創新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各廠商也更加注重環保。浙江歐偉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無紡布袋立體一次成型機,在包裝市場使用無紡布袋印刷包裝設備展,拒絕傳統塑料袋。
岐阜化學新材料(南通)有限公司基于開發特殊功能性材料的環保產品,研發出適用于UV膠印印刷的特殊功能性樹脂產品RD-300,公司負責人鄭蕾表示,該材料在保持高效率印刷的同時,也能保證印刷產品的特性。并向行業提出倡議,共同使用不含鄰苯二甲酸類物質的油墨。
先進設備亮相展覽會
創新智能新工藝全面展現
本屆展會吸引了眾多知名企業,來自傳統膠印、印前數碼、包裝印刷、標簽印刷、印刷版材、印后、耗材等領域的領先企業悉數參展。展會設十大市場熱點主題板塊、五大特色專區,更有全新升級的綠色、創新主題公園,高效助力參展商與買家商貿配對。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展會還專門設立了VOCs(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專區,全面介紹和展示VOCs治理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
此次展會展出面積逾14萬平方米,展品覆蓋印刷全產業鏈的最新設備及技術。據主辦方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陸長安透露,預計本次展會吸引專業觀眾達20萬人次,14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參展團來觀展,境外參展觀眾占比約為18%—20%。
深圳勁嘉盒知科技有限公司包裝聯盟部總監高俊科表示,從紙張材料的研發生產、包裝創意設計,到智能包裝產品創新研發、防偽技術應用,再到規模化智能制造生產,盒知科技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和智能包裝與物聯網全稱解決方案。為助力傳統印包企業實現智能智慧轉型、終端客戶實現產品智能化打造智能包裝賦能平臺。
此外,本屆展會還將同期舉辦70多場高端論壇和精彩活動,如第四屆國際印刷技術發展論壇、2018年度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科學技術/專利獎暨中國機械工業百名工匠之印刷機械行業十大工匠頒獎典禮、中國數字印刷高峰論壇、色彩管理論壇等,通過多場高端論壇,行業代表共同探討印刷業現狀和未來。
吸引眾多外商前來洽談
東莞年印刷工業總產值400多億
此次廣印展,東莞也組織了全市多家印刷企業負責人進場觀展。
“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印刷包裝設備展,過去單純的加工制造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缺乏品牌優勢,沒有核心技術使企業長期處于產業鏈條的底部。”本土一家印藝企業工作人員介紹,若再采用固守陳舊的發展模式,企業將難以實現倍增。縱觀印刷行業的發展路徑,不難發現,環保化、數字化和智能化已經開始滲透到整個產業鏈,逐步引導產業的轉型升級。
“廣印展讓我們看到了目前市場上最新最全的技術設備,收獲很多。”經營一家印刷企業的李先生說,其公司當前在產品生產中還是存在用工短缺、成本高,自動化、信息化落后的情況,在訂單生產高峰期生產效率跟不上需求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大的困擾,仔細參觀了本屆展會亮出的印前數碼、包裝印刷技術后,計劃購買一批設備,提升生產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目前,東莞全市共有印刷企業3100多家,年印刷工業總產值400多億元,印刷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行業多項指標位居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形成了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備的工業體系。
借助鄰近香港的地緣優勢,東莞地區的印刷業獲得了超速發展,加快了產業升級。不少東莞參展代表表示,東莞印刷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基礎雄厚,但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包裝。現在,政府逐漸重視這個產業,將會培育一些拳頭企業,這無疑將會對整個產業形成好的帶動。
采寫:南都記者 唐建豐
攝影:南都記者 方光明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