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2-12-30
當產品銷量走到第二階梯時,企業開始注重品牌視覺和用戶體驗。這時候通用包裝袋和不干膠標簽的包裝方式不再適用,企業傾向于選擇定制化包裝,使得消費者更直觀地將其產品與同質化產品區分開來。
通用包裝與定制包裝的區別
通用包裝產品,是工廠以時下熱銷產品的常規尺寸為數據支撐,選取常用方案材料(如牛皮紙)進行批量生產制作,部分通用包裝產品不需要經過凹版印刷環節,因此可以規避滯銷風險、支持庫存服務,通常適用場景多、起批量很低,甚至可以一件代發,客戶只需購買后背貼不干膠即可包裝產品、進而流通。
通用包裝圖例/素材源自網絡
而定制包裝產品定做印刷產品包裝盒,一般流程是:設計→印前排版→制版→印刷→覆膜→制袋或分切(自動包裝)。最重要的是第一步:我們對客戶的品牌理念、產品價值進行評估分析,一對一專項設計貼合企業風格的包裝(如IP人物、VI色系)。定制設計只有您企業可以使用,要盡量申請版權,以免遭侵權。
定制包裝袋型圖例
通常,雙方就設計一項的探討、洽談周期會比較長,很多客戶還沒有規劃長線戰略,對于產品系列并無具體計劃,要么參考同行、要么東拼西湊、要么沒有客化思維(我要什么樣,消費者就得接受什么樣)。
我們在《都在追求新品牌出圈,卻少有人愿意打造長期暢銷品》一文中,已詳述過這個問題,此處不再贅述。
//注意:并非所有設計元素都支持印刷,因此需要印前調整,以制版前的設計稿為最終確認稿。//
第二,客戶之所以會提問要求多少個,是因為不了解印刷生產原理。簡單地說,我們的生產流程是從印刷、覆膜到制袋,是整粒膜印刷、再整粒膜覆合,最后整粒半成品膜上機制袋加工,因此無法適應客戶提出的“小樣”或“小批量”需求。(設備運行軌跡有一定標準,不可能中斷其中任一環節)
關于材料:凹版印刷的材料是面膜(BOPP、PET、啞光、珠光、PA等,以粒為單位),覆膜工藝的材料是內膜(PET、VMPET、PE、CP等,以粒為單位),部分材料既可以作為印刷材料,也可以作為覆膜材料,具體方案具體分析。
關于環節:經過印刷復合后的半成品,在熟化室小黑屋里充分揮發殘留的稀釋劑和黏合劑、保障國家及行業檢測標準的達標,才可以上制袋機。
關于速度:如果產品印刷色系較多,凹印師傅安裝版輥時長更長。印刷、覆膜設備的運轉速度非常快,但制袋加工是根據不同袋型、具體工藝以及尺寸規格進行速度調整,如八邊封、異型袋制作時間更長。因此,貨期長短通常取決于凹印換版環節和制袋加工環節。
點擊觀看軟包裝生產流程視頻:
定制包裝起訂量取決于什么?所需定制的袋型規格(長度*寬度+底寬*厚度):原材料的尺寸根據不同厚度分為固定規格,我們接到客戶需求時,需要根據規格選擇原材料,再從原材料上規劃印刷面積、對應復合材料的重量,再進行最小起批數的排版計算。
所需定制的袋型耗材:由不同袋型的工藝造成材料的裁切損耗定做印刷產品包裝盒,也在一定層面上影響起訂量。為保障完整交付,計算印刷面積和復合材料重量后,我們需要考慮耗材部分對整批貨的占比。
由于批量生產的包裝袋必須在實際制作過程中進行調整適應(畢竟這不是模具生產啊親?。?,因此會出現損耗的情況(如:印刷調色、覆膜調整、制袋校準),實際出庫的數量會或多或少有一個誤差(5%-10%,算命先生都不一定算得準的那種)。
(OS:真的已經是按最小起批數計算的了,各位老板真的不要再要求降低數量了。真的難為小的了。要不這道應用題由您親自計算行不行?o(╥﹏╥)o)
甲方:那我如何快速讓供應商明白我要什么?
全體工作人員:“請寄樣!!謝謝老板!!”*`)`)*`)*`)
客戶根據被包裝產品的尺寸來決定外包裝的長度*寬度+底寬*厚度:可以自行購買其他相似樣品,進行裝袋測量后,報上述數據給到供應商;或者前往供應商處進行定制方案設計,由供應商提供行業案例樣品。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