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5-12
國家藝術基金藝術人才培養項目
2019年度北京印刷學院
《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人才培養》
招生簡章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藝術基金(英文名稱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 英文縮寫為CNAF)于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培養藝術人才,打造和推廣精品力作,推進藝術事業健康發展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的資金,主要來自中央財政撥款,同時依法接受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捐贈。國家藝術基金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尊重藝術規律,鼓勵探索與創新,倡導誠信與包容,堅持“面向社會、公開透明、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工作原則。
01
項目實施背景及特點
印刷技術是世界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印刷工業已成為國家經濟的支柱產業并不斷加速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國的印刷術,源遠流長,傳播廣遠,擁有眾多各顯異彩的傳統印刷工藝,這些印刷工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延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同時,加強對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樣式的引導,讓不同類型文化產品都成為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的生動載體。
項目《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人才培養》,以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與中國印刷博物館、“雅昌”文化集團、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數字藝術與創新設計實驗中心)、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媒體藝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高端印刷裝備信號與信息處理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印刷包裝材料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印刷學院實習工廠等教學科研平臺所擁有的軟硬件資源為依托,培養一批掌握傳統印刷工藝同時具有現代設計能力的,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青年人才。同時,通過培訓加強學員除內容創作能力以外,對我國印刷史發展中重要的傳統手工工藝的掌握和制作能力的把握,從而提高專業藝術素養、藝術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美術畫冊印刷公司,為中國傳統印刷工藝傳承、發展和工藝科研創新培養高端藝術實用人才和藝術研究人才。
02
培訓項目簡介
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人才培養項目,重在傳統印刷工藝的手工藝術實踐與經驗傳授,注重提升對傳統手工藝的創造性轉化的設計專業技能,將傳統手工藝與現代材料、創新思維以及主流題材與內容(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的相關內容)相結合,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有志投身于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造性轉化設計事業,并努力實踐探索用現代設計手段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手工技藝為目標的優秀印刷、出版、設計等藝術傳媒類人才進行專業培訓,旨在培養一批理論基礎扎實、藝術創新意識強、實踐動手能力突出的高精尖型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以及創作人才美術畫冊印刷公司,為我國傳統印刷工藝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培養研究梯隊,提供穩定而卓越的后備力量。
當今印刷與設計領域有著廣泛的人才需求,本人才培養項目注重實踐性和創意性,集文化傳承性、設計性、實踐性、創意性于一身,學員通過傳統印刷工藝的相關內容學習,可以掌握三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一是了解我國傳統印刷歷史與工藝,梳理歷史發展源流;二是掌握藝術創作規律,提升設計審美能力;三是訓練傳統印刷手工藝技能,設計創造性轉化方案。通過講座、集中學習、現場考察與實踐性項目實施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方式,初步掌握利用傳統印刷工藝,與現代材料、形式、主題內容相結合的創造性轉化設計的方法,能夠獨立完成創新設計方案。
主辦單位: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隸屬于北京市,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我國較早在印刷、出版領域開展本科教育的高校之一。學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學院印刷工藝系。1961年并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在印刷工藝系基礎上組建成立北京印刷學院。經過60年的發展建設,學校已經成為學科特色鮮明、師資力量雄厚、科學研究創新、辦學格局開闊的傳媒類大學。此次高級研修班的承辦學院為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請通過官方網站了解學校詳情。
學校網站地址
設計藝術學院網站地址
主要合作方:中國印刷博物館
中國印刷博物館于1996年6月1日正式開館,該館建筑面積近80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印刷專業博物館,是反映人類印刷出版文化、我國典籍記載傳承工藝的知識殿堂;全面展示了中國印刷術的起源、發明和發展過程。館內設有古代印刷展、近現代印刷展、印刷設備展、數字展及臨時展等展廳,觀眾在此可以鑒賞到聞名于世的唐代卷軸裝《金剛經》、南宋精刻本《春秋經傳》、元代王禎發明的轉輪排字盤、從1932年淞滬戰爭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毀的商務印書館廢墟中搶救出來的手扳架印刷機、晉察冀日報社使用的馬背上的印刷機等。博物館還設有互動體驗區,觀眾可以在此體驗古法造紙工藝、雕版活字印刷工藝流程。博物館詳情
03
培訓安排
■培訓時間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申報指南》和《項目申報協議書》的相關規定,培訓周期定為2019年6月18日至2019年12月31日,培訓總時長共60天,其中,集中授課30天。
具體培訓安排為:
● 2019年6月18日:舉行開班儀式
● 2019年6月18日—2019年7月17日:集中授課
● 2019年7月18日—2019年8月17日:個人設計創作
● 2019年11月14日-2019年12月31日:展覽研討
■項目實施細則
●集中授課地點:北京印刷學院、中國印刷博物館。
●項目調研地點:中國印刷博物館、“雅昌”文化集團、榮寶齋、河南、天津等地考察調研。
●培訓人數:25人
●培訓要求:全脫產
■課程設置
此次研修共分4個模塊,分別為理論講授、調研考察、設計實踐、展覽研討。依據先進、科學、系統、實用的有針對性的培養模式,通過講座、集中學習、現場考察與實踐性項目實施相結合的混合學習方式,使學員了解掌握傳統印刷工藝的歷史、技藝、傳承等相關理論以及進行創造性轉化設計所需的藝術形式、材料工具、技法技巧等應用規律,促進學員掌握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藝術成果。四個模塊相互滲透,構建培養體系。
●體系框架圖如下:
●各模塊內容如下:
培訓模塊一:理論講授
邀請專家系統講授《中國傳統印刷工藝的發展演變歷史》《印刷工藝》《中國傳統印刷工藝的文化價值》《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印刷術起源與發展》《域外視角——柳宗悅與日本民藝運動》《域外視角——德國印刷藝術鑒賞》《傳統印刷工藝繼承與文創產業發展》以及《傳統印刷工藝系列實踐》等課程,培養學員系統掌握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方法。
培訓模塊二:考察調研
指導學員對中國印刷博物館、“雅昌”文化集團、榮寶齋、河南、天津等傳統印刷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在地進行考察調研,了解傳統印刷工藝所面臨的現狀和傳承發展思路,并掌握調研報告的規范撰寫。
培訓模塊三:設計實踐
指導學員完成課題訓練實踐以及創造性轉化設計實踐,提高學員創意設計實操能力。
培訓模塊四:展示研討
指導學員完成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作品布展,并舉行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人才培訓總結。
■ 成績評定
成績評定主要針對學員課業完成的質量進行打分,具體標準(以百分計):出勤占20%;階段創作(論文、草圖、方案等)占30%;最終完成創作占30%;參加展覽、發表作品占20%。經評定、考核合格后,可獲得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頒發的《結業證書》。
■ 師資力量
根據國家藝術基金授課師資要求,此次由承辦方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派出學校骨干教師外,還將聘請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等高校專家以及傳統印刷繼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成功企業設計總監以及印刷工廠設備指導等活躍在文創設計第一線的設計師進行講授、經驗傳授和實踐訓練指導。
主要授課教師如下:
傳統印刷工藝理論與實踐課程
任鶴林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木版年畫),開封木版年畫藝術館館長
張桂林
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授
孫寶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
蒲嘉陵
教育部印刷包裝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印刷學院副校長,教授
李英
中國印刷博物館社會服務部主任,中國印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印刷學院兼職教授,研究館員
田子林
北京印刷學院印刷實習工廠高級技師
設計理論基礎課程
許平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喬曉光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孫建君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張夫也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世界藝術史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劉兵
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技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龔小凡
中華美學學會理事,北京印刷學院教授
創新設計理論與實踐課程
鐘茂蘭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吳元新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
何潔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方立松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副總編輯
陳楠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副主任,教授
李一凡
北京印刷學院教授
■培訓成果展示
學員優秀作品將于2019年12月下旬在北京印刷學院進行展覽。
■培訓成果出版
學員優秀作品將于2019年12月下旬由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暫定)出版發行。
■學員管理與結業
●為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學員入選后,將針對每位學員實施跟蹤管理、階段檢查與結業評價。在培訓期間個人身體出現健康問題,醫療責任自負。在培訓中學員發生下列任一情況,取消其培養計劃,同時向學員單位進行情況通報:
(1)嚴重違反國家法律和培訓有關的規章制度的;
(2)在同一時段,參加不同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養項目的;
(3)在學習中給培訓造成不良影響和重大經濟損失的;
(4)在學習、創作實踐中,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的;
(5)出勤率低于培訓周期90%的。
●培訓期滿,由主辦方根據學員培訓學習情況對學員進行綜合考評,每位學員需撰寫1篇調查報告、1件(套系)以上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方案、1件(套系)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作品。綜合考評合格者,由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頒發結業證書。
●培訓結束后將出版畫冊并舉行結項匯報展覽。
04
培訓對象
■培訓對象遴選
本培訓項目面向全國招生,通過競爭擇優入選學員25名。入選學員的年齡原則上為45歲以下,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行端正,為人正派;已經取得一定成就的在職青年藝術人才。同時,學員必須具備以下條件其中的一條:
1.從事本行業工作滿3年以上;
2.取得與本專業相關碩士以上學歷的;
3.取得本專業副高級(含副高級)以上職稱的;
4.在本行業有一定影響力和研究成果,并獲省級以上獎項或承擔省級研究課題的;
招生范圍包括:報名者需為在出版社、設計公司工作的設計師;或高校相關專業的教師;或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技藝精湛的手工藝者、藝術家等。
通知發布渠道:北京印刷學院官方網站、公眾號等。
■錄取方式
本次高級研修班將聘請行業專家組成學員遴選委員會,擇優錄取,最終確定25位入選學員,經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批準,確定人員名單后,向學員以電話、郵件等方式發放錄取通知并寄發錄取通知書。請務必保持電話暢通,并于指定時間到北京印刷學院報到。收到錄取通知未回復者視為自動放棄錄取資格,錄取依次遞補。
05
報名事項
■報名時間
2019年5月1日-2019年5月22日
■報名方式
學員可以自主報名或由高校、行業協會、相關企業及研究機構推薦。
■報到方式
報到時間:2019年6月17日(早9:00-晚21:00)
報到地點:北京國家行政管理學院賓館一樓大廳(北京市大興區清源北路8號)
■報名需提交材料
紙質材料:
●《傳統印刷工藝創造性轉化設計人才培養》報名表1份。(由所附下載地址下載或發送郵件至項目組聯絡郵箱索取)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