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1-06
當你從一本畫冊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攝影,
也許,
你會進步很快。
照理說,這么大年紀了,不該這么好學。今年1月份在深圳參加完由鮑昆老師、張國田老師、那日松那老師授課的策展班,馬上又報了4月份在北京798映畫廊舉辦的攝影畫冊編輯班。
于我來說,策展班和攝影畫冊編輯班,都非常受用。因為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也是自己一直喜歡做的事情,但是我想,即使不做策展和出畫冊,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更深地理解攝影。攝影,遠不只是按下快門拍一堆照片那點事。
按下快門,只是,攝影相當相當前期的一件事。拍那么多照片,最后干什么呢?進入分享與傳播環節,攝影才算完整的。正如薇薇安的照片,如果不被傳播,于她自己的世界之外,似乎沒有存在過。
當然,我們可以在網上在朋友圈傳播,也可以做展覽,但是有開幕也有結束,而做一本畫冊攝影的話,當手翻過一頁一頁的畫冊,那種感覺是無可比擬的,那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濃縮于結晶,那是一個人凝視世界的觀點。這個,似乎沒有什么可以替代。畫冊長著腳和翅膀,會走會飛,可以超越時空,被很多朋友圈以外的全世界有緣分看到的人,看到。
當我這么理解畫冊的時侯,覺得拍了那么多照片,應該好好的給自己編輯一本畫冊,因為, 有話要用攝影來說。同時我想為更多的人編畫冊。龐大的攝影大軍,多少人,需要有好的編輯來為他們編輯畫冊。我喜歡干這件事,就像策展一樣。
照例,三天時間,白天晚上緊張得透不過氣來,一群中老年人,像小學生一樣生怕聽漏了點什么。
第一天是那老師的課:
畫冊的策劃與編輯。
?
那老師是國內具有豐富的策展與編輯閱歷的資深專家,他不溫不火地談起自己對于照片對于畫冊的事情。90年代初,他到呂楠家看國外的畫冊,完全顛覆了原來理解的攝影和他的世界,原來照片還可以這么拍……后來,通過各種渠道搜集國外的優秀攝影畫冊,如饑似渴地學習攝影,編輯,設計,為他今天的一切奠定了基礎。那老師為我們準備了100多本他自己多次去國外看展覽買回來的畫冊,我說,現在,輪到我們如饑似渴了。人到中老年,方知自己真的需要什么。
一個人的今天,取決于他5年10年前的耕耘,此話一點不假。我一邊聽課,一邊翻畫冊……當你翻過那么多畫冊,你的感覺就出來了。所謂,藝術,絕不是三言兩語或者幾條干巴巴的東西可以概括的。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啟發,不經意潛伏于你的所思所想,某一天,也許就收獲一枚意想不到從天而降的果實。
第二天是中國民族攝影出版社殷德儉社長的課:
怎樣出版一本畫冊。
?
編輯好的書,如何出版,學問大著呢,業界權威人士殷德儉老師為我們上了深入淺出的非常有指導意義的一課。聽進去了一句話,以后你就會少走好多彎路。
人們會花錢去參加這樣那樣的國內國外攝影采風團,但不會去學習攝影編輯畫冊制作……這于攝影這項事業,其實是不完整的。當你從一本畫冊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攝影,也許,你會進步很快。
殷德儉老師還為我們上了從出版到印刷的課程,行行皆學問,講了呂楠盯版監印,講了普雷基為了自己編輯的畫冊,白天黑夜守在印刷廠,像守候新生的孩子一樣……也許我們還沒有涉及到那一步,還有待于實踐。
第三天上午 劉錚老師的課:
獨立出版
?
劉錚老師知名度很高,最近出了一套中國當代攝影圖錄。他的作品批判性很強畫冊設計印務,屬于哲學家性的攝影大家。
他的獨立出版課,別開生面,引人入勝。
他就講自己正在做的一本畫冊,一頁一頁地展開,你會看到一個攝影家為什么如此拍照片,攝影背后的思想,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這樣的過程,攝影學了,編輯畫冊也學了。
而且,劉錚老師的畫冊運作也是非常有創意的,就68本,大家可以預訂,你訂多少號,就會在扉頁印著為你而出的畫冊。他的做法,在于刺激偌大中國,龐大的攝影群落,與極少的攝影畫冊而且品質可圈可點的太少,希望更多人來關注與推動這事。
映畫廊首席設計師王劍芬老師為我們上了:
畫冊的平面設計與印刷,非常受用,有待消化。
?
然后是圖片編輯實踐課。
?
那老師親自指導,男女同學分成兩組,老師分發圖片專題,在映畫廊兩位設計師的幫助下,一個小時里編輯排版成一本書。先是選片畫冊設計印務,然后是封面照片,然后排版順序……幾個人吵吵鬧鬧,難以統一。其實,同樣的照片,在不同的編輯手里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對編輯的各種綜合素養是要求極高的。
法國著名攝影師閻雷,也被那老師請來與我們交流,他那本著名的《中國》畫冊就在我手上,里面沒有一張照片不精彩的。攝影師兩肩一邊挎著一個相機走進來,明明是外國人,卻像和中國人一樣流暢交流。他說,5年前,一個月可以收到5萬圖片稿費,現在,1500??粗v又有些沮喪的他,我說,去做攝影教育吧,無數人會跟你學攝影的。他說:“不!我只喜歡拍照片!”我對這個老外的敬重又增加一層……
我想說,作為一個攝影師,學點畫冊編輯是太有必要了。任何事情,從來就不是指哪打哪,而是一個體系的建立,或者說個人攝影生態的構建,你希望自己是豐沛的,取之不盡的還是越來越枯竭的。其實,不斷地重復,也是另一種枯竭。
繞到月亮背后去看看……
繞到攝影背后去看看……
那是一個無比深邃的精神疆域……
是時候,去探尋探尋了……
推 薦 閱 讀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