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1-08
現如今,中國的印刷包裝市場基本上由中國本土的企業掌控著,現在是民企,未來或許是國企。
但是,老資格的印刷包裝人仍然記憶猶新,20年前,中國印刷包裝的天下是屬于利豐雅高、當納利、鴻興、星光、嘉年、中大、華生、合豐、永固、有余、錦勝、華彩們的。不夸張地說,那個時候的裕同、旺盈、勁嘉、美盈森等尚處于蹣跚學步的階段。
不過,包小編今天碼字的目的并不是要高光一下本土企業的豐功偉績,也不是揶揄港臺等印刷包裝企業當年的曇花一現。今天要說的是,本土印刷包裝企業在國門之處即將遇到的空前挑戰。
客觀而言,當本土企業在越南、印度等市場搖身一變成為當地人眼中的外資企業之后,也將面臨當年港臺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大陸遇到的困境。并且,由于文化、語言、信仰的不同印刷包裝企業,相比港臺等外資企業在中國,中國本土企業在外面所面對的情況更加復雜多變。
我們先來看看越南市場。
很多人知道,裕同、美盈森、合興、鴻興、雅圖仕等都在越南開設了分廠,但非常奇怪的是,我們很少聽到令人振奮的消息。
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來看看兩段業內少有人知的采訪。
越南電子工業協會的一位主席在接受采訪時說:三星電子的越南公司在其93家供應商中僅使用了7家越南合作伙伴,這些越南公司僅提供包裝和印刷等低附加值活動,而高附加值的供應商則是韓國或其他東盟國家的公司或在越南投資的外國公司。
佳能越南有限公司的一名經理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佳能在三年前設定了70%本土化的目標,但至今仍未實現。目前,在為佳能供貨的120家企業中,擁有100%越南資本的企業數量屈指可數,而且還只能提供非常簡單的設備,如紙箱、包裝和標簽”。
什么情況?包小編簡單歸納一下,就是目前三星、佳能等在越南的跨國企業,雖然被越南政府要求零件采購本土化,但目前來說,只有印刷、包裝、標簽等低附加值的訂單給了越南本地企業生產。
我們再來看看發誓要取代中國制造的印度。
自2021年底以來,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發展就已經步步艱難。12月份,印度稅務部門以涉嫌逃稅為由,突擊搜查了小米、OPPO、富士康等中國企業位于印度第四大城市欽奈的辦公室,原因是“該部門收到‘可靠情報’表明上述企業涉嫌做假賬逃稅”。
而后,印度對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打擊層層加碼,小米、vivo和OPPO等品牌不僅被指控逃稅和欺詐,并因此受到了來自政府的特別審查,還出現了突擊檢查、賬戶凍結、當地領導層改組、高管出逃的傳言,甚至還有的品牌稱高管受到了印度政府的脅迫。
再之后,印度宣布限制低于1200元人民幣的中國手機在印度市場售賣,這一政策明顯避開了蘋果和三星的手機,而是非常野蠻地掐住了中國手機的咽喉。
由于印度政府對在印中資企業的多種限制和隨意調查,目前在印度的中國企業陷入了集體性困局:盈利難、簽證難、經營難。
這一輪沖擊中,中國的包裝印刷企業集體受到重創。也迫使中國印刷包裝企業不得不暫緩對印度的投資。但是,由于中資印刷包裝的不可替代性太弱,打壓了中國的印包企業,印度本土的企業隨之像洪水一樣地占據原本屬于中資企業的市場空間。
過去20年,中國本土民營印刷包裝企業迅速擠占了外資的市場,如今,還未在國門外站穩腳跟的中國印包企業,很快就遭遇到當年在華外資企業的困境,真是風水轉一輪,不過二十年啊!
那么,中國的印刷包裝企業當如何自強,強大到對手不敢打壓呢。
包小編覺得印刷包裝企業,不妨學一學日本的凸版印刷與日本制紙,不是把資金積累一古腦兒地砸向產能擴張,而是用于黑科技的研發。
再不濟,不如專心做好國內市場,畢竟國內14億人的大市場,體量也足夠大。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