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3-02-10
央視新聞客戶端
隨著中秋節臨近,月餅銷售進入高峰期。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通知,對過度包裝等問題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集中整治。
市場監管部門集中整治商品過度包裝
近日,四川省市場監管部門形成三級聯動,對轄區內的月餅生產企業、大型連鎖超市進行專項執法檢查,在這家月餅生產企業,兩款外包裝精美的月餅禮盒引起了執法人員的注意。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市場監管局執法大隊執法人員王頎文:我們在月餅生產企業現場發現,這兩款產品的包裝比較顯眼,首先它使用了皮革、木材以及刺繡的材質,并且我們了解到,這兩款產品生產日期都在8月15日之后,通過查閱廠商的銷售出庫單,這兩款產品的出廠價是160元,但是整個禮盒的包裝成本卻高達50元,食品包裝成本占銷售價31%,屬于過度包裝。
百元以上月餅 包裝成本不應超過售價15%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國家標準《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第1號修改單中規定:銷售價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餅和粽子,生產組織應采取措施,控制除直接與內裝物接觸的包裝之外,所有包裝的成本不超過產品銷售價格的15%。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市場監管局執法大隊執法人員王頎文:消費者花費160元的價格,本應買到等值的商品,結果買到的卻是減量的商品和超出其基本功能需要的包裝。商品過度包裝損害的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相關規定,我局已經責令當事人重新設計、修改產品的包裝,使其符合新國標的規定,現在該企業已將出廠的產品進行召回,并完成了整改。
在這次執法檢查中,除了過度包裝,執法人員發現,同樣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還有月餅禮盒內搭售茶葉的行為。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市場監管局執法大隊執法人員王頎文:我們在超市檢查時發現,(超市)銷售的一款月餅禮盒里,除了月餅之外還混裝著幾盒茶葉。不符合新修訂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第1號修改單)中關于混裝的要求,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
今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修訂《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加強月餅價格監管完善監管規則。截至8月31日,全國市場監管執法部門出動執法人員17萬人次,檢查經營者15萬戶次。
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南軍: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對過度包裝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相關標準真正落實落地,堅決剎住過度包裝浪費和奢靡消費的不正之風。
拒絕過度包裝 記者跟隨執法人員實地調查
為進一步了解月餅過度豪華包裝、混合銷售高價商品等現象的治理效果,近日,記者跟隨北京市、區兩級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對超市、酒店等經營主體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
記者注意到,在很多超市,月餅銷售專區都被設置在進門處最顯眼的位置,幾十種月餅禮盒擺滿了貨架,價格從幾十元到三百多元不等,獨立包裝的散裝及小規格月餅最低售價每塊7元。禮盒也大多采用硬紙盒、鐵盒等包裝材質。
月餅包裝層數最多不能超過三層
執法人員介紹,今年8月15日最新實施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國家標準第1號修改單要求,月餅包裝的層數最多不超過三層。
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管局學院路街道市場所執法人員馬進:打開最里面是一個塑料袋包裝的,那算第一層,后面可能會再套一個紙盒,這是第二層包裝印刷禮盒,最后就會拿一個大的禮盒把它全部放在一起,這就是三層,在這個基礎上不能再放第四層、第五層了,如果超過三層就屬于違反規定。
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
往年在月餅禮盒中混裝如紅酒、茶葉等其他產品的情況也比較常見。今年的新標準中,對混裝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月餅不應與其他產品混裝包裝印刷禮盒,同時,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公告,明確對單價超過500元的盒裝月餅實行重點監管。
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二支隊支隊長遲尚誠:這盒(月餅)超過了500(元),1588(元)是我檢查月餅里面比較貴的,超過500(元)我們會加強對你的監控,所以要求你隨后給我們提供這份月餅的相關成本,如果利潤率超過合理利潤率,我們也會對你進行相關的指導。
專家介紹,月餅包裝不符合新標準要求,如果是在2022年8月15日之前生產的,仍然可銷售至保質期結束。
倡導綠色消費 提升月餅品質
專家表示,商家通過過度包裝實現商品溢價,而對于大部分消費者來說,包裝盒拆開后就會被扔掉,商品包裝越臃腫,消費者花的錢就越多,卻不會獲得更多的使用價值。專家強調,月餅生產企業更應該注重產品質量的“里子”,弱化外在包裝的“面子”。
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預計今年我國月餅市場銷售總額在200億元左右,其中百元以上月餅份額占比70%,按兩成產品需要調整包裝成本計算,根據國標第1號修改單百元以上月餅包裝成本下降5%要求,僅包裝一項將節約成本不少于1.4億元。
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家庭生活垃圾的10%以上,其體積構成家庭生活垃圾的30%以上;每年包裝廢棄物總量達1.5億噸,其中70%以上是過度包裝造成的。
環境專家表示,過度包裝所帶來的資源消耗和污染貫穿了生產、銷售、消費、回收各個階段,其危害不容小覷。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過度的包裝就意味著過度的資源消耗和過度的環境污染,(過度包裝)真正的影響其實發生在它整個生命周期,從原材料開采到原料生產,到產品制造、流通、銷售,到使用、廢棄、廢棄以后的處理、回收,每個環節都有相應污染物的排放,這些(消費者)直觀感受不到,但其實它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14家主要行業協會發出倡議,反對商品過度包裝,踐行簡約適度理念,并開展了大規模社會監督工作。
中國消費者協會秘書長彭新民:中消協將繼續積極履行社會監督職責,充分發揮社會共治平臺作用,動員聯合地方消協組織、相關行業協會、專家志愿者、新聞媒體、廣大消費者及有關社會力量,收集過度包裝對資源、環境以及消費者權益造成損害的典型案例,以發布消費警示提示的形式,曝光典型案件。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