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投稿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發布時間:2022-12-28
塑料薄膜進行凹版印刷常會出現許多的質量故障,其中產生刀線就是最為常見的故障之一。刀線的產生使產品報廢,易造成經濟損失。作為從事軟包裝的印刷企業,極需對其產生原因加以分析總結,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最終使刀線的故障降低到最低點。刀線的產生形式多種多樣,應根據實際情況作具體分析,并找到對策,其中就要求印刷操作工有提出解決措施的能力,同時具備負責任的心態。下面就發生的故障現象加以分析,供同行業參考,并在技術上探討。
刀線的產生與油墨的粘度有關
刀線的產生與油墨的粘度有著直接關系。在實際生產中,油墨的粘度越高,印刷中越容易產生刀線,這類刀線在印品上大致呈現兩種形式。
第一種的刀線呈微細的流絲狀,一般不會拖太長,而是間斷性地出現在印品上,微細流絲狀刀線的起始點大多靠近印刷圖案,而且刀線的起始點處一般都比末端粗大一些,在實際生產中若不仔細觀察凹版印刷包裝,這種微細的流絲狀刀線很容易被忽略,而這種刀線往往是造成質量事故的根本原因,必須引起重視。解決這種流絲狀刀線的方法有好幾種,以下是印刷員工常用的方法,但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對策有:
1.將一把寬5cm、長15cm、厚140cm的軟塑料片研磨得非常光滑,在出現刀線處輕挑一下,正常情況下,這種微小的流絲狀刀線會得到改善。這種操作一般在機器運轉情況下完成,這就要求必須由熟練操作工來完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則是向油墨中加入適量的相適應的溶劑,以降低油墨的粘度,油墨粘度降低以后,細小的流絲狀刀線一般都會消除。這是因為,溶劑加入后油墨的粘度降低,所以細小的流絲狀刀線與流動度變差也相關,這一點必須注意。
第二種刀線是以印刷圖案為起始點,但刀線集中,而且比較粗糙,并且很有規律地出現在印品的同一位置,往往還要延續到下一色,這種刀線容易被發現。出現這種刀線的原因是油墨粘度太高,印版上網點轉移不良,油墨內助劑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遭到破壞,特別是當溫度過高時,油墨表面會形成一層薄薄的干固層,時間長了印版與刮墨刀之間積蓄的墨層將刮墨刀頂起,從而產生這種刀線。解決這種刀線的方法是,首先調整刮墨刀角度,一般情況下,刮墨刀與印版之間的角度為60°,但有些時候可將刮刀與印版的角度增大到65°左右,這樣刮墨刀的壓力也相應增大了。同時向粘度高的油墨中加入適量的添加劑或溶劑,以降低油墨的粘度,增加油墨的流動性。加溶劑時應隨溶劑的走向對油墨進行攪拌。另一種解決方法則是在油墨槽中加入攪拌輥,隨著版筒的旋轉,攪拌輥也相應地旋轉,防止油墨表面結層,也是降低刀線產生的一種方法。隨著印刷機的快速發展,現在中高速機都已配置循環加油墨,也是降低油墨表層結皮的方式。當然刀線產生的幾率也就少了許多。以上兩個解決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在非特殊情況下,上述集中的粗細不一的刀線將會得到徹底遏制,必須說明一點,刮墨刀的角度不宜增加太大,同時壓力不宜太高,否則易使印版滾筒損傷,影響使用壽命。
刀線的產生與油墨粒度的關系
刀線的產生與油墨顆粒的粗細程度有關系。油墨越細,印品質量越好,產生的刀線和幾率也就相應降低。同時如果顆粒越細,起遮蓋力也就越好,對油墨的粒度粗細有嚴格的要求,通常要求油墨細度為15μm,油墨細度達不到要求,粗糙的顆粒將會把刮刀頂起,從而產生刀線,同時太粗糙的油墨顆粒對刮刀、印版的損傷都很大,油墨的粗細要適中,太細也不好。經過對此類刀線的長期觀察,發現油墨顆粒粗糙導致的刀線在印品上的走向也不盡相同。主要表現為三種形式:
1.第一種刀線的印品上出現不規則的粗細不一的刀線,這種刀線從印刷圖案部分一直延伸到無圖岸處,刀線較長,而且隨著刮墨刀的左右擺動,刀線也隨著移動,有時是一條、兩條,有時有許多條。解決方法則是對刮墨刀的位置作上下調節,同時應觀察印品有無色彩深淺走樣現象。特別是當印版面是淺網情況下,刮墨刀上下調節極易使印品發生色差現象,這一點必須注意。
2.第二種刀線的走向很規則,出現在同一個印版上的印刷圖案部分,而且是相同的位置。隨著刮墨刀的左右擺動,基本無大的變動,這是因為油墨中的粗顆粒頂起了刮刀,刮刀的左右擺動根本無法將它帶動,若出現在中間色,則下一色油墨將對這些刀線加以填充,即在刀線處出現下一色的油墨色相。
3.第三種刀線容易出現在最后一道色上,在塑料薄膜里印時通常出現在白版上,這樣的一天或者兩條刀線將貫穿整個印品。從印品的正面觀察,若刀線不粗糙凹版印刷包裝,不容易發覺,從印品的背面觀察則可以發現刀線貫穿的軌跡,始終形成一條長長的“痕”,這種痕跡在復合時會顯現無疑,特別是在復合鍍鋁膜時,在大面積白色處就更加清晰可辨。無論是以上哪種刀線,解決方法均為停止印刷,過濾油墨,通常是將第一、第二到色序所用的油墨過濾后才再上機印刷,效果就會好許多。過濾網因不同廠家而選擇不同。有個別廠家用絲襪進行過濾也可以。但我們更建議用140目金屬篩網。經過長期實踐,已初見成效,值得同行學習及借鑒。同時產生第三種刀線時大多發生在白版,白版因為內含鈦白粉,鈦白粉的粗細很重要。另外在研制油墨時,研磨不到位是產生此種故障現象的根本原因。
刀線的產生與印版滾筒的關系
刀線的產生與印版滾筒表面的光潔度及鍍層質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印版分為手工雕刻版和電雕版兩種。手工雕刻凹版表面光潔度差,產生刀線的幾率較電雕版多,相反電雕版輥就比手工雕刻版低的多。在用手工雕刻凹版時,第一次上機印刷前用1000#耐水砂布進行打磨版面,印刷時產生刀線幾率就低,主要是表現在印前處理。具體做法是將印版裝好后,在高速旋轉情況下,空機運行,打磨時砂紙來回移動,但不可用力過大,否則將損傷網穴。打磨后用軟布塊粘上,溶劑擦拭干凈即可。須說明的是,由熟練工來完成較好。鍍層硬度也與刀線的產生有關,鍍層硬度不夠,在刮刀的作用下容易損傷,也將產生刀線。這種刀線時有時無,有稱“隱刀線”,常常出現在無印刷圖案部分,這種刀線只有在熒光燈的反照下才容易發現。針對這種刀線,有兩種解決辦法:①在出現這種情況后,用1000#耐水砂紙對鍍層輕輕研磨,一般會有所好轉。不過往往印刷一段時間后又出現,因此最好是進行退鍍處理,更為嚴重的這種現象則需重新制版。②調節刮墨刀,增大刮刀壓力,同時向版面吹風,也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吹風事應注意,風量不可過大,以免吹漏印版圖案發生漏版現象。
以上內容來源于用戶投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侵權,聯系我們進行刪除!